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财政部对中央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3:04:56  浏览:86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对中央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对中央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

财库[2012]158号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采购中心,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全国人大机关采购中心,国家税务总局集中采购中心、海关总署物资装备采购中心、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中心、公安部警用装备采购中心:

  为进一步做好中央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考核工作,促进中央集中采购工作科学、规范、高效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央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调整内容补充通知如下:

  一、财政部对中央集中采购机构实行定期考核,隔年进行一次,原则上安排在考核当年的3月1日开始至4月底结束。在考核过程中,如发现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供应商和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等相关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的问题,考核小组可以进行延伸检查,并依法作出处理。

  二、考核事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66条和《暂行办法》规定的内容,同时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情况、质疑答复情况、集中采购机构内部管理和操作规程等内容也列为考核事项。

  三、财政部将在考核结束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向集中采购机构下发整改通知书,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及时作出整改。财政部从考核当年的8月1日起组织复查,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将依法进行处理。

  四、考核结束以后,财政部将在中央单位范围内通报考核结果,并将考核得分和等次情况在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公布,考核结果有重要情况的,财政部将向国务院报告。

  五、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财 政 部

  2012年11月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中国政府 缅甸联邦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签订日期1997年3月25日 生效日期1997年9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为了进一步发展与巩固两国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关系,认识到共同维护与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稳定和安宁的必要性,认为一条和平友好的边界将为两国边界地区人民的生活与往来提供方便,并将进一步巩固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着的传统的胞波情谊,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部分 定义

  第一条 在本协定中:
  一、“边境地区”系指附件一所列的中方一侧的县(市)、缅方一侧的镇区。
  二、“边民”系指在边境地区的任何一方的常住居民。
  三、“地方当局”系指本协定第四条所指、经各自政府授权处理边界事务的双方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四、“执行公务人员”系指各自任命的边防代表、边防副代表和联络官;从事边防检查、海关、商检、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及在贸易组织工作的人员;官员;以及从事文化、体育和卫生工作的人员。
  五、“界河”系指边界线所通过的河流、小溪和渠道。

     第二部分 边界线走向、界桩、附桩和界线标志的维护

  第二条 中缅两国边界已根据一九六0年十月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和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及其附图划定和标志。
  双方重申尊重两国的边界线及界线标志。

  第三条 双方依据下列文件的规定维护两国边界线走向、界桩、附桩、界线标志和方位物:
  (一)一九六0年十月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
  (二)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及其附图;
  (三)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中缅边界第一次联合检查的议定书》及其附图;
  (四)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界第二次联合检查的议定书》及其附图。

     第三部分 边境地方当局、有关业务部门及联系制度

  第四条
  一、为加强两国边境地区的管理与合作,该地区的双方地方当局之间建立对等联系制度。
  二、双方进行对等联系的边境地方当局为:

     中方        缅方
   省/自治区级    邦/地区级
    县/市级     区/镇区级

  三、地方当局的职责如下:
  1、处理经中央政府授权的与本协定有关的事项;
  2、检查各自辖段内的边界线和界桩、附桩、方位物和界线标志。检查情况应向上级报告;
  3、管理出入境、边民在边境地区的生产及其它活动;
  4、维护边境地区的法律和公共秩序,就防止和打击跨界刑事犯罪活动进行合作;
  5、经协商、处理其它的边界问题。
  四、双方地方当局应举行定期的、或必要时的会谈。会谈的事项、时间和地点应提前通过双方口岸边防/移民机关联系确定。
  五、每次会谈由双方地方当局分别记录。达成协议的重要事项应作会谈纪要,中文和缅文各一式两份,由双方代表签字并各自报告上级。

  第五条 为及时处理边境日常事务,双方边防代表、副代表和联络官应进行会晤。双方边防代表、副代表由各自政府的主管机关任命。联络官由边防代表任命。

  第六条 双方设在边境地区的有关主管部门(海关、商检、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边防检查等机关)之间可进行业务联系。对口的有关主管部门之间可在边防代表会晤的框架内举行会晤并交换意见。

  第七条 如有必要,边境地方当局和边防代表举行的会谈可吸收有关主管部门的代表和专家参加,但应事先通知对方。会谈在双方认为必要时或一方提出请求时举行。

  第八条 双方地方当局和主管部门对超出其职责范围的问题,应各自向其中央政府报告。

           第四部分 边境地区的活动

  第九条 双方应根据本协定第三条所列的文件,防止界河改道和维护界河地段的边界线走向。

  第十条
  一、就界河河水的使用,双方应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双方利益的原则基础上另行协商。
  二、一方在界河中进行任何可能影响界河走向的工程,需通过外交途径同另一方协商。
  三、双方应采取措施保持界河清洁,不受污染。

  第十一条 双方应采取措施保护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禁止在边界附近地区存放和散布有毒污染物质,以免造成地上、地层和大气污染。

  第十二条 一方在边界附近发现任何辨认不清的物品或牲畜尸体,应采取措施确定其归属。必要时,应通知另一方地方当局,由双方共同查验,确定其归属及有关交接事宜。

  第十三条 任何一方的边民均不准越界放牧,不应使牲畜进入另一方境内。如果牲畜偶然进入另一方境内,另一方应采取措施,尽快就地或易地赶回。

  第十四条 双方地方当局和主管部门应禁止边民越界砍伐、耕种、狩猎。双方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珍贵野生动物,并禁止使用任何方法使野生动物从一方领土迁至另一方领土。

  第十五条 一方如拟在边界附近地区进行航摄和航空物探等活动时,应通过外交途径提前十五天通知另一方。如所提活动需进入另一方境内,须征得该另一方事先同意。

  第十六条
  一、除非以维护各自安全的目的,双方禁止在边界线两侧纵深各2000米的地带内进行军事学习。
  二、双方禁止向境外射击。一方如果需要在边界线附近地区引爆炸药,应至少提前24小时通知对方。
  三、除非为共同维护治安而经另一方事先同意,一方官员不得携带武器、弹药或爆炸物品进入该另一方领土。

  第十七条
  一、在边境地区从事地质勘探和采矿活动应在离边界线纵深500米外的本国境内进行。
  二、如果地质勘探和采矿活动在离边界线纵深500米以内,双方应在互利及相互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协商作出安排。

  第十八条
  一、双方禁止在边界线两侧纵深各500米的地带内烧荒。
  二、双方应在森林保护方面制定措施,进行合作,避免在边界附近发生火灾,并防止边界附近地区的森林火灾进入对方领土。发生火灾时,应及时扑灭。如一方发现火灾有越过边界的可能时,应将火情立即通知另一方。如果一方发出呼吁,另一方应尽力及时协助灭火。

  第十九条
  一、一旦在边界附近地区发现人和动植物传染病,应立即通知另一方。双方可就共同防止上述传染病的传播订立专门协定。
  二、当一方边境地区的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流行病时,该方地方政府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同时通知对方暂时停止人员往来和贸易交换。地方当局应在不迟于24小时通知对方该项暂停措施的实施。如果一方要求另一方给予帮助,另一方应尽力协助。
  三、如患病或发生事故需要紧急医治,一方边民可直接与对方就近的基层卫生机构联系,以求得协助。
  四、一方在其边界一侧发现尸体不能确定死者属于哪一方时,应通知另一方辨认。另一方应立即前往辨认。如另一方在48小时内没有前往辨认,发现的一方可就地处理,并向另一方提供处理报告,以资证明。
  五、双方边民不得越境埋葬尸体。

       第五部分 出入境和边境地区法律秩序的维护

  第二十条
  一、双方鼓励边民进行地方货物的交换并发展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体育合作。双方允许两国边民自指定的口岸和/或临时通道出入国境参加宗教活动、探亲访友、求医治病和从事商品交易,以及参加传统的民族节日联谊活动。
  二、双方同意边境地区执行公务人员和边民在出入国境时,可持双方商定的出入境通行证,通过双方规定的口岸和/或临时通道出入国境。
  (一)出入境通行证应注明如下事项:持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址、出入国境事由、出入境口岸、前往地点和通行证有效期并贴有本人照片。
  (二)出入境通行证只限于执行公务人员和边民在规定的边境地区活动时使用。
  (三)未满十六周岁者,可做为持有出入境通行证人员的随行人员出入国境,但出入境通行证上需注明随行人数、姓名与年龄。
  (四)出入境通行证必须由本国主管机关统一制作和签发,用中文和缅文两种文字写成。
  三、双方应通过外交途径互相提供边境通行证的式样、予以确认并付诸实施。
  四、未经批准,任何一方机动车辆,船只不得进入另一方境内。经批准出入国境的机动车辆和船只,必须持有效证件,从指定的口岸、渡口通行,并接受双方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管理。
  (一)机动车辆出入境应提供下列情况:机动车型、颜色、发动机号、底盘号及注册号。
  (二)船只出入境应提供下列情况:船员身份证件、船只注册证件及吨位证书。
  五、一方执行公务人员及边民在另一方境内活动时,应遵守所在国的法律;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受到另一方的保护。
  六、第三国人员出入本协定规定的口岸,须在双方协议或在特别安排的基础上进行。

  第二十一条
  一、双方在中缅边界设置如下出入境口岸:
     中方         缅方
     瑞丽         木姐
     畹町         九谷
  勐定(清水河)       清水河
     猴桥         甘败地
     打洛         勐拉
     章凤         雷基
     南伞         果敢
     弄岛         南坎
  二、在上款规定的口岸中:
  (一)持有效护照及签证或边境通行证的双方公民;持有效护照及签证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的第三国公民;及货物可通过瑞丽-木姐、畹町-九谷和打洛-勐拉口岸。
  (二)持边境通行证的双方公民及双边货物可通过勐定(清水河)-清水河、猴桥-甘败地、章凤-雷基、南伞-果敢、弄岛-南坎口岸。
  三、当条件允许时,双方可通过外交途径确定本协定规定以外新口岸的开通。
  四、如有必要在远离本协定规定的口岸以外开辟临时通道,可由双方的地方当局协商一致后,报各自政府批准后执行。
  五、对边界临时通道的过往检查应参照正式口岸的管理办法。
  六、上述口岸的开辟、关闭、口岸功能的变更,应通过外交换文确定。

  第二十二条
  一、双方应就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法律和公共秩序进行合作。
  二、双方应按照本国法律对非法越境及违反边境公共秩序的人,进行查讯并采取适当措施,然后交其所属方进行处理。移交前须向对方提供当事者的姓名、相片、详细地址。经对方核实同意后再商定移交时间和地点,有关证据应一并移交对方处理。
  三、移交前款所述人员,双方应共同签署纪要,并在双方商定的就近口岸进行。

  第二十三条
  一、为维护和加强边境地区的法律与公共秩序,双方同意在各方面进行合作,以防止及打击各种跨国界犯罪,尤其是走私,贩卖武器及爆炸物,抢劫及绑架,拐卖人口及杀人等犯罪行为。双方有关执法部门可就此商定合作细则。
  二、当一方发现对方犯罪分子在边境地区进行活动时,应立即通知另一方,必要时可配合抓捕并移交对方。

  第二十四条 双方应采取措施防止和打击贩毒活动。双方应加强合作,查禁在边境地区种植、制做、运输、贩卖和吸食毒品的活动。双方应采取措施防止和禁止可制造毒品的化学制剂出入境。双方具体合作的范围和方式应通过专门协定确定。
            第六部分 边境贸易

  第二十五条
  一、为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便利两国边民之间货物和生活必需品的交换,双方应在平等及互利的基础上鼓励边境贸易。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于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三日在仰光签订的《谅解备忘录》的原则,双方应就开展边贸的具体措施另行协商。
  三、双方应努力发展边境贸易,以期适当时将之转变成正式的贸易。

  第二十六条
  一、开展边境贸易应符合各自国内的法律和法规。
  二、边贸货物应在本协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口岸通过。
  三、双方的边境贸易主管机关应就边境贸易的管理进行合作。
  四、必要时,双方的边境贸易主管机关应进行会晤,会晤将在双方境内轮流举行。

            第七部分 最后条款

  第二十七条
  一、双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解释和/或适用本协定过程中发生分歧时,应立即向各自政府报告,以求友好解决。
  二、在必要时,两国政府可举行会晤,对本协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协商并解决由地方当局及有关部门所提交的问题。会晤的时间和地点应通过外交途径商定。

  第二十八条
  一、本协定自双方履行各自国内法律程序并相互书面通知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十年。如一方未在本协定有效期满六个月前书面通知另一方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将自动延长十年,并依此顺延。
  二、本协定经双方同意可进行修改和补充。
  本协定于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五日于仰光签订,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缅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遇中、缅文本解释上的分歧,以英文本为准。
  注:两国于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九日互换照会确认该协定自即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缅甸联邦政府
     全 权 代 表          全 权 代 表
      (罗 干)             (钦 纽)

 附件一:        两国边境地区名单

  中方一侧的县(市)           缅方一侧的镇区
    中  方                缅  方
  察隅(CHAYU)           闹闷(NAGMUNG)
  贡山(GONGSHAN)        科布德(KHAWBUDE)
  福贡(FUGONG)          索罗(SAWLAW)
  泸水(LUSHUI)          奇贝(CHIPWI)
  腾冲(TENGCHONG)       歪莫(WAINGMAW)
  龙陵(LONGLING)        莫冒(MOMAUK)
  盈江(YINGJIANG)       曼西(MANSI)
  陇川(LONGCHUAN)       南坎(NAM HKAM)
  畹町(WANDING)         木姐(MU SE)
  瑞丽(RUILI)           功章(KON KYAN)
  潞西(LUXI)            老街(LAUK KAI)
  镇康(ZHENGKANG)       滚龙(KUNLONG)
  耿马(GENGMA)          户板(HOPANG)
  沧源(CANGYUAN)        迈莫(MONG MAO)
  澜沧(LANCANG)         班歪(PANGWAUM)
  西盟(XIMENG)          纳潘(MAMPAN)
  孟连(MENGLIAN)        班延(PANG YANG)
  孟海(MENGHAI)         迈养(MONG YANG)
  景洪(JINGHONG)        景栋(KENGTUNG)
  勐腊(MENGLA)          迈姚(MONG YAUNG)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国税发〔2008〕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税收政策法规工作会议的要求,围绕税收工作中心任务,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积极推进依法治税,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保证政令畅通,促进十七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在税务系统的贯彻落实。要紧紧围绕自由裁量权比较集中的重点环节,强化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切实降低税收执法风险,促进税务系统廉政建设。现就开展2008年全国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重点内容
  根据税务总局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的重点内容是:
  (一)税收执法权方面
  1. 地方党政、税务机关及其他部门有无越权(违规)制定涉税文件;
  2. 税务机关在减免税审批、缓税审批等行政许可、审批方面的权限划分与相关制度规定,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3. 行政审批项目情况是否符合税务总局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
  4. 实施减免税、缓税审批是否符合税法关于实体与程序的各项规定;
  5. 税务稽查案件的程序和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各地税务机关在保证对上述内容实施检查的基础上,可根据本地区税收执法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安排其他税收执法检查内容。
  (二)税务行政管理权方面
  1.基建工程是否按照规定进行项目管理、审批、建设;
  2.大宗物品采购是否符合招投标和采购法的规定和程序;
  3.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是否符合国家和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
  4.干部选拔任用是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
  (三)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方面
  1.1.1版和2.0版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否符合税务总局要求。重点是运行的覆盖范围,以及执法过错申辩调整、执法考核结果责任落实和疑点数据抽取后的复核检查处理情况。
  2.运行维护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是否符合要求,重点是建章立制方面的情况。
  二、检查方式
  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税收执法检查规则》(国税发[2004]126号)、《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党字[2006]33号)的要求开展税收执法检查(监察)工作,检查要在本级机关全面自查(税务稽查案件可选择部分案件抽查)的基础上,采取下查一级的方式进行,省税务机关(包括计划单列市)对下检查面不得少于50%,地市税务机关对下检查面应达到100%.税务总局将在各地检查结束后,对省税务机关进行重点检查。
  三、时间安排
  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监察)工作总体时间安排为:6月份开始,12月底结束。其中,6、7月为本级自查阶段;8月至11月为重点检查阶段;12月为总结整改阶段。
  四、问题的处理
  (一)凡与国家统一税法抵触的涉税文件,必须立即停止执行并进行纠正。对于地方党委、各级人大、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制定的涉税文件、会议纪要、办公纪要等,如有与税法相抵触的内容,同级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要建议或要求其予以纠正,同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对税务机关制定或者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与国家税法相抵触的涉税文件,应由本级税务机关发文废止,并将废止该文的文件抄报上一级税务机关。
  (二)凡与国家税法相抵触的具体行政行为,各级税务机关必须立即整改。因违背国家税法而少征的税款,税务机关必须全额补征入库。
  (三)针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规定对过错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发现违法、违纪问题的,要移交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税收执法检查(监察)是税务系统落实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征纳关系、规范税收执法、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各级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把检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按时完成检查任务。
  (二)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法规、监察、税政、征管、稽查等部门参加的税收执法检查(监察)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税收执法检查(监察)工作。政策法规和监察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职责,做好组织协调和具体检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开展检查工作。
  (三)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税收执法检查(监察)工作计划和检查实施方案,检查工作要深入、细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检查方法,增强检查的科学性、实效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进一步研究整改措施,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四)检查工作结束后,各地要认真总结,如实向税务总局上报情况。上报情况的时间要求是:执法检查及执法监察工作报告、报表应于2009年1月底以前分别向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和监察局)报送。报告形式应包括纸质正式公文和上传电子公文两种,不具备电子公文条件的单位除了上报纸制公文外请将工作报告和报表的电子版分别上传到总局FTP的"政策法规司/执法监督处/2008执法检查"文件夹和"监察局/监督检查室/2008执法监察"文件夹中。各地上报情况务必根据工作要求,对所报内容认真校对、如实核对、严格比对,避免出现错字、错数、前后矛盾、违反逻辑常识等问题。税务总局将对各地上报文件的质量、时间、差误等情况进行通报。
  六、考核评比
  税务总局将制定税收执法检查(监察)考核办法,根据各地检查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检查得力、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予通报表扬,同时,对工作不积极、上报不实、整改不力的地方要进行通报批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检查工作组织情况、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检查结果上报情况等。
  
  附件:1. 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情况统计表(略)
     2. 2008年税收执法检查违规文件情况表(略)
     3.2008年税务执法监察情况统计表(略)

                          国家税务总局
                         二○○八年六月十三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